日前,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省开启交通强省建设的新征程。在推进交通强省建设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展现怎样的担当作为,将如何找准贯彻落实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近日,我们开辟“交通强省论坛”专栏,刊发各地各部门负责同志署名文章,阐述各地各单位如何结合实际工作,奋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敬请关注。
今天刊发的是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局长杨毅浚的署名文章《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助力交通强省大发展》。
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助力交通强省大发展
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局长杨毅浚
“十三五”期间,赣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建设赣江新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四年来,新区交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承接国家战略使命,加快推进“两区两地”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交通服务不断改革创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综合执法改革稳步推进,推动新区交通事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精彩蜕变。
截至2020年底,赣江新区各等级公路里程达1101.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路程66.96公里、国道总里程106.4公里、省道总里程37.4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890.27公里。
2020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江西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意见》中的发展规划站位高、水平优、布局全、举措实,绘制了“创建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的交通强省”的宏伟蓝图。赣江新区作为全省发展引擎、创新高地,作为“一核六中心,两环九射线”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格局的核心,将以更大的视野、更高的水平和更多的服务,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交通强省建设中打头阵、作示范、当尖兵,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用大交通的规划理念迎接新发展阶段
围绕建设交通强省目标,规划引领,大抓交通、抓大交通,奋力展现新区作为全省发展引擎、创新高地的风采。
深化认识,以《意见》为纲领,以全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1+1+11”体系构架为指导,把新区的交通体系纳入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中,实现以城市群都市圈为范畴的交通规划大融合。
创新理念,加快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科学谋划新区“十四五”交通建设的总目标、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精准定位,服务好融昌联九的发展战略,发挥新区在昌九一体化发展中的节点作用,全面提升与南昌、九江的互联互通水平,实现与南昌融合发展,与九江联动发展。
互联互通,完善快速通达大南昌都市圈的运输通道,贯通南昌中心城区、各组团。构建以昌北机场为核心的综合性立体交通枢纽网络,打造多层次多点支撑的枢纽布局。建设微循环路网,深化完善城市路网建设,打通各类“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达性,支撑城镇组团协同发展。
轨道联动,积极推动地铁线路向赣江新区尤其是直管区延伸,成为“轨道上的大南昌都市圈”的重要支点,与交通枢纽布局联动共同打造枢纽典范。
畅通物流,全面增强铁路、航空运输能力,创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动“一区三口岸”货运联程运输发展,建设水陆空多式联运新平台和国际多式联运中心,提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辐射能力。
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有力支撑赣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用高水平的项目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
聚焦公、铁、空、轨、水及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领域,以重大项目为关键支撑,全面带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展,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
打造外循环通道,推进南昌西外环高速公路建设,预留远期福银高速外绕条件。加快实施实施昌北机场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建设,远景预留第三跑道,建设共青城通用机场。开展共青组团高铁连接线工程、昌九客专、南昌至庐山高速、北二环高速、G105国道改线阳光大道段等项目建设,预留市域铁路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构建“一核五纵三横”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内循环路网,高标准建设赣新大道,将赣新大道作为新区互联互通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加快英雄大道过江通道、介坛北路、云盖北路、富强大道等项目建设进展,构建儒乐湖新城、中医药科创城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便捷快速交通网络。加快规划昌九大道快速化提升、莘洲大道、机场大道、云翔大道等快速路网建设,开展枫生快速路(经开区段)改造工作。结合永修至武宁通道、共青至星子通道等横向通道,形成“三纵七横”的内部骨干路网。
构建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智慧航空港物流中心建设,加快金水大道——建园四路的港口集疏运公路建设,同步推动龙头岗港区及樵舍港区的疏港公路及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构建“两园两港多点”货运枢纽,着力构建由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等构成的多方式、多通道、立体高效的枢纽集疏运体系,形成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实现便捷化出行,推进轨道交通加密成网,实施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和城市轨道快线8号线经高铁站至机场段项目,远期形成5-6条轨道交通线路共同支撑科创城、经开和临空组团发展格局。在多网融合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构建以地铁、快速公交(M+B)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园区巴士为微循环的公交体系,完善直管区公交布局,合理设置停车场站,推动形成大南昌中心城区的“一小时通勤圈”、南昌市域及周边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
推动大数据应用,运用5G、北斗系统等新技术、新基建布局,谋划推进昌九高速智慧高速公路工程,率先在全省建设面向未来自动驾驶的高速通道。建设拥有“智慧城市大脑”的TOCC,结合TOD开发模式,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产城融合的新高地,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交通出行满意率,助推“交通+产业+人居”融合发展。
用多举措的管理服务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政治担当。持续提升行业作风,狠抓落实求实效,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坚守“人民交通为人民”的交通初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担负起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历史使命,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以改革为动力,强化组织保障。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交通规划与新区的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三位一体”协同推进,联合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将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张图”,以“三区三线”为约束,科学合理地构建“网络+走廊+枢纽”的交通格局,优化交通走廊与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的协调关系,做好产城融合大文章。积极争取部、省车购税、专项债券等支持,做好多元化资金拼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行EPC、开发性PPP、建设运营一体化等方式,多渠道加强资金保障。
以创新为根本,强化管理能力。着眼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构建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充分展现新区作为全省创新高地的担当。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完善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夯实监管责任,提升执法效能,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监管数字化转型。着力于制度层面的探索实践,建立交通牵头、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实现“一件事”跨部门跨层级联办,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建设交通强省为契机,新区交通将以大视野研究规划布局,高水平推进项目建设,多举措完善管理服务,全面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将赣江新区打造成全省发展引擎、创新高地,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