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早7:30,来自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省电台、吉林交通广播等省内主流媒体的10余名记者已坐上去往东双项目辽宁段的中巴车,准备前往该项目复工现场进行集体采访。这样早的项目开复工,这样早的建设一线采访,历年来还是第一次。
10:00,记者们来到了东双项目辽宁段05标箱梁预制厂。在一侧的空地上,“质量安全目标牌”“消防保卫牌”“施工环境保护牌”整齐划一,安全计时牌上标注着“安全生产无事故243天”。在封闭式的钢筋加工场地外墙上,“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大标语夺人眼目。在标准化钢筋加工车间内,十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着,有序地将2米左右长的钢筋轧断,弯曲成桥面系施工备料。车间内,一侧悬挂着钢筋弯曲机等作业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另一侧则是“施工现场十不准”“安全生产十项措施”等工作规范。
加工车间外,13块预制箱梁正在养生中。记者们看到,一块箱梁的一侧写着箱梁编号“左2—4”、浇筑日期是2021年3月3日,张拉日期和压浆日期还没有填写。“等养生的日期到了,这两项都填写完毕,这块箱梁就达到出厂标准了。”副指挥长张书建告诉我们,因为气温低,为确保混凝土强度,他们利用“燃油暖风机”对模块进行24小时加温,温度可达到20度;在温度特别低的情况下,项目部还会用到“蒸汽养生发生器”,使箱梁达到所需的强度。
10:58,记者们来到天德分离立交桥施工现场。来到大桥前,映入眼帘的是桥头上挂着的“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工人先锋号”三面红旗;桥面上,施工人员在零下9度的气温中正在进行桥梁湿接缝钢筋焊接与绑扎等工作。来自中冶集团项目经理高轶榕介绍说,天德大桥桥面系混凝土比较薄,强度要求也比较高,现在这个季节的天气对混凝土施工有一定影响,所以只能先进行钢筋焊接与绑扎工作,等4月下旬整体温度升上来即可进行混凝土施工,预计5月下旬全部完成。
“东双项目辽宁段全长8.821公里,主线采用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该项目连接东丰至双辽高速公路东丰至老营段(吉辽界)与天德(辽吉界)至双辽段,是打通吉辽省际间断头路、实现东双项目全线贯通的重要路段。目前,由于辽宁段没有互通,司机行驶在高速上时,需要在泉太下高速、在石岭再上高速,绕行国道303线24公里,而且限速,要走40分钟左右。东双项目辽宁段通车后,司机开车只需要几分钟,至少节省30分钟时间。”东双项目辽宁段指挥长孙鹏程说,目前,东双项目辽宁段全线已投入管理、施工人员272人,紧锣密鼓复工建设。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争分夺秒,全面落实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党组部署,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在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早日建成通车!
下午,结束了紧张而短暂的采访,记者们意犹未尽地踏上了归程。在车上,他们没有休息,整理采访素材,用手机写稿、编辑音视频、协调后方平台发布……从下午15:53分起,吉林日报·彩练新闻、中国吉林网、吉林广播网等媒体及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各平台,录音报道、视频报道、现场报道先后刊(播)发,全面见证东双项目辽宁段开复工一线的火热场景。
争分夺秒,上紧发条,不耽误,不懈怠,媒体速度与交通运输项目建设一线速度,真配!(代晋 阚世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