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梅 黄春秋 通讯员 陆敏 衣永亮 李海燕
铁路是经济运行大动脉,是促成新发展格局的强劲“火车头”。“十三五”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交通强国建设为引领,不断掀起大干快干建设高潮,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以铁路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干线铁路“五纵五横”主骨架初步形成,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加快建设 密织八桂铁路网
“十三五”以来,我区抢抓建设发展机遇,积极构建铁路网,完成铁路建设投资700亿元,建设铁路项目13个,总投资2064亿元,建设里程2019公里。先后开工建设贵阳至南宁高铁、防城港至东兴铁路等9个项目,建成云桂铁路、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等5个项目;其中,合浦至湛江高铁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层面的《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南宁至玉林、南宁至崇左等4条自主投资的高铁实现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南宁至玉林高铁提前实现架梁目标,创造了广西铁路建设“当年开工、当年架梁”的记录。
铁路版图不断扩大。5年来,现代化铁路网在八桂大地上迅速编织,全区铁路营业里程达5206公里,铁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高铁营业里程达1792公里,动车覆盖12个设市区,通达全国21个省会和直辖市;建成出省铁路通道12条,形成以南广、南昆、贵广、湘桂、焦柳、黔桂、黎湛、益湛等8条干线为骨架的出区出海出边铁路运输网络,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结构 打造全新交通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减少公路特别是大宗产品公路货运量,提高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港比例。“十三五”期间,我区进一步加强铁路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加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进一步发挥广西区位优势,多式联运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018年,《广西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印发实施,明确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铁路货运服务水平、做好港口大宗货物公转铁、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多项任务。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紧抓利好政策,加快涉港、涉铁项目建设,采取强化公路治超管控等措施,引导货物“公转铁”,提前1年完成国家确定的2018年至2020年3年铁路货运量目标任务。
此外,我区还全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先后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工程、北海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一期等一批关键项目,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如期完工,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海铁联运”服务水平和质量;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增长迅猛,2020年共开行班列4607列,超前三年开行班列总和,经凭祥铁路口岸的中越跨境班列开行1264列,增长23.2%。
强化管理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越织越密的铁路网,不断改变了群众的出行方式,“说走就走”是我区铁路发展的最好诠释。五年来,我区铁路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高铁列车与全国21个省区实现直连直通“当日达”,动车组列车承担铁路客运量约70%;首创高铁“无轨站”,五年建设高铁无轨站16个,彻底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高铁站均实现“无纸化”搭乘,火车票从“有”到“无”,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
铁路不仅要“行得了”“行得快”,更要“行得稳”。2019年,我区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铁路沿线相关部门责任,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保障铁路安全和畅通。为进一步落实《条例》,持续推进高铁沿线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维护全区铁路运输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区建立铁路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全区14个市均建立铁路联席会议和“双段长”长效机制。此外,我区还把铁路安全工作作为建设壮美广西、平安广西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区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铁路沿线相关部门责任,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保障铁路安全和畅通;组织开展普速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仅用4个月时间全面完成12992处普速铁路安全隐患整治销号,提前2个月完成整治工作任务。截至2020年11月23日,我区实现全局无责任一般A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2506天,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起点之年。下一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紧盯年度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快铁路网络优化、结构优化、衔接优化,推动我区铁路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我区铁路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区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中越集装箱班列从广西凭祥铁路口岸发出。 兰轲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