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网上调查 > 正文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开路先锋

时间:2022-07-21作者:佚名来源: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运城因“盐运之城”得名,走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公路“虞坂古道”,“四好农村路”的全面建设正在赋予这条古道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运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主题,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为牵引,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城模式”,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为运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市荣获了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和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称号;河津市荣获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垣曲县、夏县、永济市先后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增强引领力 绘就“一张蓝图”

  三水相交,一山耸立。黄河、汾河、涑水河涵盖全境,中条山脉横贯东西。近年来,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决策部署,把旅游公路作为“四好农村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拓展延伸规划建设覆盖全域的“三水一山”旅游公路网,带动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以及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五条绿色走廊”建设,支撑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一通二畅三提升”的基本思路,以“提升改造、完善功能、环境优美、适当超前”为总体要求,统筹“五大系统”,着力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服务系统、信息系统、景观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突出“五化标准”,综合“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因素,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分片分段稳步实施。坚持“七条原则”,遵循“把握政策红线、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施策、主线支线结合、绿化一次到位、安全优质廉洁”的基本原则,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依托文旅项目,以市委、市政府“387工程”(围绕黄河文明、生态观光、农旅融合三大主题,恢复八大古渡口,重建七大古镇)和“城景通”“景景通”为依托,着力建设以观景台等为主题的公路服务区。同时,统筹旅游公路综合服务功能,将自行车道、观景台、小憩园、停车场等附属设施统一设计、同步实施。截至2021年底,全市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已累计建设完成807公里,完成投资43亿元。

  增强凝聚力抓实“三个保障”

  坚持一把手亲自抓,部门联动,属地主战,全方位保障“四好农村路”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和“13710”督办系统强力推进。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编办、市发改、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市、区)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交通建设、国土供地、林业种树、环保控污、农业调产、文旅赋能等多管齐下,为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市委、市政府在财力紧缺的情况下,对“四好农村路”项目给予全力支持,明确对于涉及的贫困县,市级财政给予项目总投资10%的补助,近年来共补助4.16亿元。各县(市、区)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采取财政列支、整合扶贫资金、鼓励企业捐赠、村委会“一事一议”、群众自筹、利用道路冠名权和路边资源开发权等方式,广泛筹措资金,有效解决了资金短板。强化政策保障。先后编制了《“四好农村路”专项发展规划(2017-2020年)》《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指导性文件,从财政预算、资金拨付、机构设置、目标责任、标准要求、日常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的部署,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增强行动力 做好“四字文章”

  坚持“建、管、养、运”同步发力,实现“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在工程质量上做好一个“优”字。先后出台加强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管控、提升农村公路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市、县、乡三级质量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参建单位质量责任终身制,严把政策红线、项目设计、工程造价等13个关口,大力推行精细化、规范化施工,切实把“四好农村路”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2019年底全市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提前超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至今共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8322公里,农村公路从“通”转变到“好”。在日常管理上做好一个“严”字。市县交通运输、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群管群养格局。夏县设立了县级路政员、乡(镇)级交管员和村级道路专管员,所有农村公路按照“八无”标准与乡(镇)村两级道路管理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农村公路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在养护实施上做好一个“精”字。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建立科学管养工作机制。河津市结合工业企业聚集的实际,在部分乡镇组建5家专业民营保洁养护公司,由乡镇政府主导,交通养护站牵头,沿线企业出资对公路实施专业化养护,吸纳82名困难群众参与公路管养工作,带动收入98万元。万荣县大力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示范路段建设,营造畅、安、洁、美的路域环境。临猗县将“四好农村路”环境整治纳入全县考核机制,实行季度考核、评比和奖惩制度,营造乡、村两级爱路护路良好氛围。在运营效能上做好一个“畅”字。坚持“城乡一体、客货并举、邮政结合”整合资源、综合布局,逐步构建了功能完善、快捷高效、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客运方面,截至2019年底,运城市13个县(市、区)、147个乡镇(街)、2172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近年来,先后开通了运城至夏县、临猗,永济至临猗、风陵渡等18条城际公交线路,陆续开通了运城至芮城、永济等22条定制线路。围绕“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开通了9条“城景通”旅游线路。货运方面,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建设,已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147个乡镇(街)。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临猗县在14个乡镇建设镇级服务中心25个、农村综合服务站点272个,发展线路21条。

  增强驱动力 实现“五大融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打底、文旅赋能、产业带动、特色引领,聚焦“五条绿色走廊”建设,聚力五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注重公路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引领,重点发展特优农业,实施“百十万”粮安工程,推进盐湖、万荣等5县(区)32.4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临猗县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打造成“花果绿道”“苹果公园”。垣曲县打造木耳、葡萄、养殖产业路和桃花观光资源路,促进沿线乡村发展。新绛县充分发挥“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优势,建成3条蔬菜通道21公里,促进全县蔬菜外销。河津市阳村借助“四好农村路”,大力发展韭菜产业,全村增加年收入7000余万元。注重公路与全域旅游相融合。永济市利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鹳雀楼、普救寺等景点15处,形成了一条旅游“黄金通道”,2020年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芮城县在大禹渡等景区建设公路驿站,开发太空舱度假休闲湾,实现休闲与旅游有机融合。注重公路与美丽乡村相融合。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依托黄河和汾河交汇处的独特地理优势,以后土祠景区为中心,打造了望河台、雕塑园等旅游景点,高标准规划建设108套新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平陆县张店镇风口村借“风”发力,夏县泗交镇以“山水”为题,通过改善公路出行条件,做强休闲康养,分别打造了“风口凉都”和“天然氧吧”,已成为夏日避暑胜地。注重公路与生态环保相融合。实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风景道示范工程”,在岸线和公路沿线之间规划建设防风固沙林带,以高水平治理、高标准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临猗县投资1.53亿元对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林带、山体、过境街道、村庄进行综合生态治理。垣曲县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晋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无缝连接,打造“黄河风情交旅融合”“中条山红色旅游”“亳清河绿色长廊”三个样板公路。夏县着力在旅游公路绿化美化上做足文章,拓宽改造路面,喷涂彩色标线,使公路绿化有机融入生态资源,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冬有绿”的生态美景。注重公路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河津市着力挖掘黄河风情文化,打造高标准旅游公路。万荣县突出后土文化,将农村公路绿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建设了多元化文化景观。平陆县对农村公路沿线村镇的标识标牌进行了文化打造,提升了农村公路品质。

  当前,运城市正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公路网,倾情在河东大地书写“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美丽画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更加优良的公路交通服务保障。(薛炟)

  


原文链接:http://jtyst.shanxi.gov.cn/jtzx/sxhyyw1/202207/t20220721_677427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省交通运输厅召开安委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从严从深从细从实...

>>下一篇: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首家LNG加气站试运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