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4台盾构机已全部进入正常始发状态,掘进完成接近3公里,预计2026年春节后完成盾构掘进施工。”在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枫南线SG1标施工现场,中铁隧道局枫南线1标项目负责人指着盾构机作业方向介绍。作为长三角首条跨两省一市的快速铁路沪苏嘉城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自2022年7月开工以来,始终以技术创新破局、以精细管理提质,在35.1公里的线路上书写着市域铁路建设的“嘉兴答卷”。从全国首创的连续沉井工艺,到“四机并进”的盾构施工矩阵,再到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每一个建设节点都彰显着项目的“硬核”实力。项目正线(除省界段)已全部开工,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未来将成为嘉兴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推动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关键交通纽带。
沉井工艺“创标杆”
地下施工解锁“绿色新范式”
在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曹庄站的施工现场,7座巨大的混凝土沉井如“定海神针”般深植地下。这座全长283.4米的车站,是全国第一座采用连续沉井工艺施工的地下车站。由7节沉井组成,每节长23.4米、宽33.1米、深25米,像积木一样精准下沉、拼接而成。“后续我们会陆续施做中隔墙、中板和顶板,通过拆除中板将7座单体沉井连成整体,最终形成地下岛式车站。”枫南线SG1标项目负责人站在曹庄站施工现场,看着大型履带吊完成最后一座沉井的取土作业,讲解着后续施工计划。
为攻克沉井施工难题,项目团队创新研发沉井数字孪生安全动态管控技术。“我们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沉井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模型,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对沉井姿态进行24小时调控,精准控制每毫米的位移变化。”项目技术负责人补充道。正是凭借这一技术,团队成功破解盲区取土、黏土层穿越、承压水突涌等一系列难题,还创新采用水下开挖工艺与一体化加压系统,有效避免沉井倾斜、突沉等风险。
“我们就像是在地下玩一场高精度的‘乐高游戏’。”项目负责人说道,与传统明挖法相比,连续沉井工艺不仅大幅减少土方开挖3.96万立方米,节约钢筋1700吨、混凝土4600立方米,更避免了大规模抽降地下水,显著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盾构掘进“四机进”
最长地下隧道段开启“加速模式”
随着第四台盾构机“禾兴号”于2025年6月10日始发,枫南线SG1标正式进入“四机并进”的规模化施工阶段。该标段承担“一站两区间”的建设任务,线路总长6.03公里,是嘉兴市域铁路最长地下隧道段。
“四台盾构同时掘进,掘进功能和效率都处于最佳状态。”枫南线SG1标项目负责人表示,4台这样的“地下巨无霸”正开启“四机并进”的施工模式:从曹庄站7号沉井始发两台盾构机向嘉兴科技城站掘进,从1号沉井始发两台向嘉兴南站掘进,目前已累计掘进超3850米。
这些盾构机总长120米、开挖直径8.8米、总重约850吨,集成智能化导向系统、渣土改良及同步注浆等先进功能,专门针对沿线富水软土地层设计。“盾构施工面临富水软土、复杂管线、穿越河道等多重挑战,一旦出现渗漏或沉降,后果不堪设想。”项目负责人坦言。为此,施工团队提前制定专项方案:穿越河道时采用特殊浆液加快凝结速度,防止涌水;穿越桥梁前先进行洞内加固,同步对桥梁进行24小时监测,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在安全范围内。
数字赋能“强管理”
BIM+孪生平台打通建设“任督二脉”
如果说沉井和盾构是工程的“硬拳头”,那BIM+数字孪生建管平台则是项目的“智慧大脑”。“通过智控混凝土搅拌站的调度集成管控中心,我们能实时监测原材料消耗、质量溯源和配合比发布,尽可能提升生产效率。”技术人员边演示项目建设管理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能边介绍道,平台涵盖4大子系统、36个功能模块、172个功能点,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编制了5份BIM技术标准、5份平台搭建规范,填补了省内相关标准的空白。”项目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三维可视化、数据联动、协同管理等功能,有效规避设计冲突、减少返工、提升效率,为后续运营维护积累完整的数字资产。
此外,在湘家荡特大桥施工现场,一套名为“XT300桁架+电控液压滑模”的新技术正大显身手。该技术可实现模板自动化脱模、行走、校模,单跨跨度超40米,无需吊装设备,特别适合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效率提升显著。
项目还建成智控混凝土搅拌站和智慧钢筋加工厂,通过无人收料、智能调度、质量溯源等手段,实现“进场-加工-使用”全流程精益管理。“我们是要把‘制造’变成‘智造+质造’。”嘉兴市市域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枫”起嘉禾,通沪连心;轨行千里,智造未来。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这条承载着嘉兴“融沪梦想”的市域铁路正以“科技+绿色+智能”的姿态全速推进。它不仅是交通线,更是一条创新线、智慧线、发展线。
待通车后,这条线路将拉近嘉兴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让“轨道上的长三角”图景愈发清晰。(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杭州“空中测绘员”上岗 勘验停车场地又快又准还省心
>>下一篇:S211洞头峡跨海大桥、甬莞高速洞头支线又传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