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五支队在路产档案纸质化管理的基础上,面对查询繁琐等管理瓶颈,以科技创新开启路产保护“三维时代”。应用3D技术让高速公路路产档案这本“基础底账”,实现路产档案“一键查”、管辖边界“一图清”的数字化飞跃。
该支队通过引入无人机3D建模技术,对管辖的800余公里高速公路、6000余处路产设施实施了全域扫描与三维重建,成功构建起厘米级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这相当于将整条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搬进”了计算机,每一处设施的精确状况与法律权属得以立体化、可视化呈现。公路路产、标识标志、建筑控制区边界等信息变得可测量、可检索。
该技术的实践应用,显著提升了路产管理的效能与精度。在日常管理中,可实时调取任一设施的详细参数、精准测量距离和面积,为高速公路设施维护、绿化监管、水土保持等提供坚实数据支撑,进而推动管理方式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的根本性转变。在执法实践中,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3D模型数据,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出公路用地及建筑控制区内的新增违法建设与侵占行为,并直接锁定位置、测算面积,形成更加准确的、完整的证据链,有效提升路产保护管理水平。
据了解,这套3D路产数字档案系统还拥有多样应用前景,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大件运输车辆通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跨部门数据共享协同等多个领域,通过不断研发和实践应用,必将为全面提升全区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服务自治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上一篇:新修订的海商法自2026年5月1日起施行
>>下一篇:呼包鄂榆乌第二次交通物流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