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道109线格尔木至那曲段封闭提质改造后,玉树公路总段辖养的国道345线、省道224线与县道812线,成为进藏“一绕”路线主通道。这条平均海拔4400米的雪域线路,面临日均交通量激增、路面坑槽病害加速滋生的双重压力,玉树公路总段通过“急弯优化+防护强化+预警提示”相结合方式,全面推进保通保畅,为区域发展筑牢交通根基。
直面挑战,以责任担当打响保通攻坚战。自五月以来,进藏“一绕”路线因60%路段为依山傍河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通行保障难度极大,给道路保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总段领导班子坚持靠前指挥、统筹部署,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职工,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日夜坚守,全力以赴构筑起坚实稳固的道路保通防线,确保了进藏通道安全畅通。
靶向施策,以精准举措破解通行难题。受旅游高峰与货运旺季叠加影响,加之“汛期”强降雨、冰雹等天气频发,辖养公路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隐患风险加剧,保通工作迎来“汛期+车流”的双重考验。在这场保通战役中,一线职工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无论是冲锋在前的“尖刀班组”,还是迎难而上的“青年突击队”,抑或率先垂范的“党员先锋队”,他们以班组为阵地,以责任为纽带,在每一公里的路面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三级公路812县道交通压力骤增,存在路基翻浆、坑槽等病害,针对这些病害,累计处置路面坑槽300平方米,其中最深坑槽达30厘米;国道345线采用钢筋石笼网护坡700米,修筑护岸墙94米;在国道345、省道224、县道812急弯路段增设导向牌600块、停车港湾标志牌50块,对5座桥梁开展轻量化检测,增设岔路口指示标志3块、隐患路段警示标志96块。完成澜沧江隧道机电故障维修,增设逃生标志90个、道钉600个、出入口导向标30个,修复破损消防管道3处,更换故障灯具28个。完成瓦日拉山7处急弯拓宽,每处弯道平均拓宽4米,累计拓宽面积达1700平方米。
惠民服务,以暖心举措守护旅途安全。在全力保障道路畅通的同时,始终将服务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对“一绕”路线的四个服务站点进行全面升级,通过在路边设置醒目的“便民服务点”,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指引。在子曲河、澜沧江服务驿站提供停车位、卫生间、热水洗漱、餐食加热等服务,让长途奔波的司乘人员“停得放心、歇得舒心”。各保通点,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整齐摆放,急救药箱里创可贴、晕车药等常用药品一应俱全,特别配备的高原反应药物和便携式氧气瓶,更是为初上高原的旅人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线。此外,制作保通服务指南,附线路图、路警部门紧急联系电话、保通路线情况介绍说明、安全提示等内容。这些看似平常的服务细节,凝聚着养路人对过往群众最质朴的关怀,让驿站真正成为进藏路上最温暖的“家”。
联勤联动,以协同机制提升保通效率。在保通攻坚的关键时刻,深化“一路多方”协作机制。联席会议成为解决问题的“会诊室”,各单位直接在路上召开联席会议,现场办公,共享路况信息,共商处置方案。在灾害防治、车流密集、应急抢险过程中,交警、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部门协助交通管制,这种“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力量互补”的联动模式,使保通工作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配合,效率显著提升,为当前公路保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更标志着地区公路保通协作机制的进一步成熟,促使各单位在目标一致的行动中汇聚起更强的保通力量,为进藏通道的安全畅通筑牢多方联动的坚实防线。
调研赋能,以关怀支持凝聚保通合力。省厅、局相关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检查公路保通情况,并对坚守在各应急保通点的干部职工进行慰问,对玉树公路总段在高强度交通压力下始终保持道路畅通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并鼓励全体人员继续坚守岗位,以协作之力筑牢进藏通道的“安全屏障”。
自109线格尔木至那曲段封闭提质改造工程启动以来,青藏中线凭借路程更短、景色更优、保障更全、成本更低的核心优势,迅速成为自驾游客与货运车辆进藏出藏的首选通道。在此关键节点,玉树公路总段发挥了“生命线”作用,不仅通过精准调度、应急处置、设施维护等举措,破解了青藏中线通行保障的关键难题,为推动区域文旅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与民族团结进步注入了强劲且持久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