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网上调查 > 正文

钢轨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4-11-02作者:佚名来源:人民铁道网

  

  钢轨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沈阳局集团公司推进焊轨基地创新发展的调查


10月28日,沈阳工务机械段沈阳焊轨车间职工在调运原轨。陈明 摄

  

  在推进焊轨基地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修订各工序作业标准、完善工艺流程、健全监控分析系统、升级改造设备设施、成立“钢轨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工作室”、打造群众性革新攻关平台等形式,促使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跑出了创新创造“加速度”,为全路焊轨基地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哐!当、当、当……”10月29日9时36分,在沈阳工务机械段沈阳南焊轨基地落锤试验场,一块重达1吨的铁锤从5米多的高度落下,锤击钢轨焊头发出震耳欲聋的轰响。一根根长钢轨经过“千锤百炼”后,从焊轨基地“出厂”,为地区经济发展“铺路搭桥”。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推动焊轨基地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沈阳局集团公司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沈阳局集团公司始终紧盯科技创新、智能应用、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向“新”而行,以“新”提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向着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焊轨基地”的目标扎实迈进。

  

  精益求精,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严控质量

  

  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南焊轨基地是全路16个焊轨基地之一,也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钢轨焊接基地,月均可焊接长钢轨180至240公里。从投入使用至今,这个基地已焊接长钢轨23080公里、焊接头36.9万个,合格率达100%,在京沪、武广、郑西、哈大、京沈等多条高铁线路上铺设。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沈阳局集团公司深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创新提升生产质量的重要成果。

  

  而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是根本。沈阳局集团公司注重立足实际,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及时总结生产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办法,让标准落实到岗位上、体现在现场中。

  

  早在2023年初,该局集团公司工务部就指导沈阳工务机械段完善《沈阳工务机械段厂焊作业实施细则》和《焊轨基地主要生产设备管理细则》,修订各工序作业标准17个、工艺流程17项,编制图册化、视频化作业指导书16个。同时,他们还完善了《钢轨焊缝抛光机》安全操作规程、检修保养制度、抛光作业临时规定,并提出《厂焊作业指导书》修改意见25条,为持续提升焊轨质量提供了制度支撑。

  

  “车间例会主要是对探伤出的各类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沈阳工务机械段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高质量召开车间、工区每日例会,严格落实派工单制度,明确任务量、质量关键点、安全风险点和控制措施,逐一落实责任人。

  

  焊接、粗铣、精矫直是长钢轨焊接的三道工序,作业流程是否规范决定了焊轨质量。沈阳工务机械段定期召开标准化建设复盘现场会,全面查找作业标准低、作业流程不规范等典型问题,并在车间显著位置揭挂,让每个职工对作业流程和标准了然于胸。

  

  不只有规范的标准,“岗位自检互检”“工区复检”“车间质量小组抽检”三级卡控制度的建立,更为焊头质量100%合格提供了保障。

  

  “每根500米钢轨需要经过4次焊接,所有接头都要经过焊前检查、除锈等多道工序。焊接完成后,作业人员要在接头附近刻下具有可追溯性的‘身份证’,记录钢轨材质、出厂日期、生产编号等信息。”沈阳工务机械段沈阳焊轨车间焊轨工区工长宋立波介绍,“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把关”已成为“规定动作”。

  

  打造利器,升级改造设备设施提升效率

  

  在沈阳南焊轨基地监控分析室内,只见监控人员轻点鼠标,近8平方米的监控屏幕上,焊接工艺参数曲线、焊轨作业各工序图像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信息不断转换……

  

  “别小看这个监控分析大屏,它背后有一套庞大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体系。”沈阳焊轨车间卸进轨工区副工长胡子文一边操作一边分析道,“这个监控分析系统可以对工艺参数、钢轨质量、焊头外观质量、设备故障率等进行实时把控,时刻追踪着生产的每个环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沈阳局集团公司先后投入资金,建设监控分析系统,通过对126个生产数据的积累分析,实现了对工艺革新和生产过程的精准追溯。他们还全面升级改造精矫直机、32吨起重机等设备,焊轨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去年,他们研发出的“钢轨焊缝抛光机”,破解了多年来钢轨焊缝粗铣后需要人工修磨的作业难题。

  

  “钢轨焊缝抛光机投入使用后,不仅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还使作业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沈阳焊轨车间副主任裴世忠说。

  

  “每班作业前,应用校准试块校准探伤仪器……”10月28日,实训室内,沈阳焊轨车间探伤班长赵敏一边操作一边为青年职工讲解钢轨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中的重点事项。真实场景的模拟,有效调动了青年职工学技练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3年,沈阳局集团公司投资新建集学习、食宿于一体的职工综合楼,新增设工区点名室、职工智慧学习室、实训室,并配备了高清液晶智慧大屏、模拟仿真设备,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通过研讨交流、翻转课堂、模拟操练等教学形式,改变了以老师讲、职工听为主的授课模式,让职工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智能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工艺工法的不断优化,为安全生产提速提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搭建平台,集聚人才构建创新发展链条

  

  10月22日,在落锤试验场,沈阳焊轨车间副主任云霄完成U71Mn焊头落锤试验,拿到一手数据后满心欢喜。他结合岗位实践改进的U71Mn焊接工艺参数,在试验中通过了可行性验证。“如果没有‘钢轨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工作室’的孵化,我的想法不可能这么快得到验证并取得成果。”云霄高兴地说。

  

  集众智、汇众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沈阳局集团公司从搭建平台入手,为焊轨基地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结合焊轨专业岗位,他们遴选技术骨干成立“钢轨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工作室”,为职工开展创新革新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扶持,逐步在实践中构建形成“学习—研究—攻关—运用”的创新链条。“我们紧贴生产需求打造群众性革新攻关平台,为提高安全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沈阳工务机械段副段长邹春利说。

  

  钢轨焊接工侯亮在生产中发现,推凸质量不高极易造成焊接伤损。在参加创新人才工作室定期组织的讨论会时,他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针对这一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车间结合相关建议,指定两名技术尖子与侯亮结成对子,开展联合攻关。数据分析、动态演示、反复试验……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推凸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有了创新人才工作室的铺路搭桥,“创客”们热情高涨。落锤试验机锤头改造、钢轨焊缝抛光机等重点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不断推广应用,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

  

  一年多来,他们共完成创新成果14项、破解生产难题17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1项。

  

  潮从创新涌,千帆向“新”行。沈阳局集团公司以数智化赋能创新发展,实现装备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为不断刷新“中国速度”、确保钢铁大动脉安全畅通作出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2580-5430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复兴号驰骋北大仓

>>下一篇:乌金产业的“逐绿”之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