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密布的内河航道上,各地执法船穿梭于碧波之间,守护着一条条“黄金水道”,为全省水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精准执法,筑牢水路运输安全网
广州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聚焦重点领域,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810人次,巡查航道里程6371公里,检查跨河桥梁2034座次,排查违法线索312次,立案52宗。其中,开展防范船舶碰撞桥梁专项检查71次、穿跨越航道管线专用航标设施排查30余次、涉航工程施工专项检查80次,充分体现执法刚性与执法监管精准化。
△广州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创新“执法+”模式,守护湾区航道安全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针对港口规划范围内非法建设港口设施、使用港口岸线等违法行为,积极响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监管格局,联合属地政府、海事等部门对全市临时装卸点开展新一轮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对万山区两处临时装卸点进行整改并恢复岸线;针对港口规划范围外的岸上临时堆场、混凝土搅拌站、老旧码头,按照辖区抄告属地政府并建议开展清理整治工作,目前全市7个临时装卸点均已完成行政部门审批备案。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紧盯“人、船、证、责” ,落实渡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针对临河设施监管,东莞市交通运输局依托部门协作机制,及时向航道部门发送《协办事项告知表》,由航道部门精准确认设施是否位于航道保护范围,有效提升航道监管的规范性和执法准确性。同时,强化危险化学品谎报瞒报案件查处,深入理清运输各环节法律关系,全面调查码头、承运人、托运人等相关涉事主体,实现对违法行为的全链条精准打击。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检查船舶并开展普法宣传
加强联动,推动多部门执法显成效
广州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深化“1+N”协同机制,联合海事、港务、航道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89次;建立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在保持执法力度的同时,对积极整改的违法行为依法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这种“执法+服务”模式,既强化了监管,又提升了从业者的守法意识。
△广州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创新“执法+”模式,守护湾区航道安全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将渡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与内河船超范围经营、非法洗砂洗泥、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三无”船舶整治等多项水路专项执法行动统筹推进,积极参加由市河长办、属地政府、海事等部门组织的各类专项整治执法行动。同时,与属地政府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实地了解渡运安全管理状况及停渡渡口封渡情况,严厉打击非法设置渡口及货运码头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8月以来,共派出执法人员128人次,巡查码头及临时装卸点69座次、岸线480公里、航道323海里。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紧盯“人、船、证、责” ,落实渡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当地海事部门、省珠江东航道事务中心东莞航道所,先后组织5个镇(街)的住建、水务等部门开展联合巡航和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排查和处置各类水路安全隐患,增强区域水域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365人次,开展执法车船水路巡查1116次,查处水运违法案件1宗、港口违法案件10宗、航道违法案件8宗。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海事、公安部门检查船舶
接下来,广东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将持续强化水路执法监管,全面提升执法效能,严厉打击水运、港口、航道等方面的水路运输违法行为,为全省营造良好的水路运输秩序。
>>上一篇:设9个站点!广佛西环城际迎关键进展→
>>下一篇:半小时通勤!这条城际铁路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