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交通运输新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交通安全 > 正文

“双向奔赴”秋鉴夜

时间:2025-10-22作者:佚名来源:人民铁道网

  

  人民铁道网讯 (姜靓 孙钦峰)10月的赣鄱大地,夜幕低垂,暑气却迟迟不退。10月15日21时,气温仍高达35摄氏度,钢轨的余温仍散发着滚烫的气息,空气里弥漫着闷热与湿意。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供电段抚州供电工区的秋鉴工作,就在这样的夜色中拉开帷幕。

  

  0时30分,随着两声低沉的鸣笛划破夜空,橙色作业车缓缓启动,驶入昌福线抚州至滕桥区间。刺眼的泛光灯将黑夜劈开一块光域,映出接触网上纵横交错的银色线条。

  

  “101号接触悬挂良好、支持装置良好,向102号杆前进。”邵云飞握着对讲机,声音在夜风里清晰回荡。

  

  秋鉴,被称作铁路供电系统的“年度体检”。

  

  “今年正赶上昌福线大修,光检修任务就增加了一百多条公里,任务比较重。”副工长李焜站在高空作业平台上,借着头灯的微光,逐一检查着螺栓和接口。汗水顺着帽檐不停滴落,他却始终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

  

  “李工,再测量一下承力索非支距离,小于600毫米的要立即加护线条。”在地面跟班的供电技术科工程师艾洪贵抬头提醒。鹰潭供电段今年在秋鉴中推行“结对机制”——9名专业工程师分赴一线,与作业班组并肩作战。工程师带着专业视角,及时发现、解决难题;一线工人则第一时间反馈现场情况。这种“双向奔赴”,让秋鉴既有技术的深度,也有执行的速度。

  

  “104号杆,6C系统显示底座缺一枚备用螺母,请立即处理。”邵云飞再次提示。高空中的李焜立刻调整姿势,在不足一米宽的作业平台上小心转身,借着灯光一点点摸索,直到锁定缺失点。

  

  科技在秋鉴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6C检测装置、大数据分析平台,将过去依赖经验的“凭眼看”变成了“有据可循”。线索、补偿装置、定位器……每一道工序都被精准量化,整体效率提升了25%。

  

  3时,作业车仍在缓慢前行,工作人员依旧在灯光与影子的交错间忙碌不止。这一夜,还很长。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1809-56335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上好“第一课” 携手筑平安

>>下一篇:雨夜穿梭检车忙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交通运输新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交通运输新闻网 jtys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